2018年9月12日上午10时许,为完成HY-1C卫星在轨测试海上现场同步观测任务,载有12名试验队员的“润江1”船舶从舟山启航,开启了为期45天的航程。
根据自然资源部预警监测司关于开展波浪浮标及其观测数据评估工作的指示要求,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编制了《波浪浮标海上比测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明确了工作依据、适用范围、比测方法、评价等级等主要内容。经多次专家评审和修改完善,于9月4日获得了预警监测司批复,批准技术中心牵头按照《规程》开展比测工作。
2018年8月4~6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遥感室在浙江省温州市东瓯海洋综合观测平台成功安装了大气光学特性自动观测系统。该系统可自动获取连续、实时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观测资料。这些资料可用于我国自主海洋水色卫星遥感产品的业务化真实性检验,对于我国即将发射的第一颗业务化海洋水色卫星HY-1C卫星具有重要的
2018年8月,在自然资源部科学技术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全国海标委海洋观测及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单位)协同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完成了海洋有效标准和在研标准的统计工作。
2018年8月21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安排技术人员赴??谥行恼疚诔『Q笳荆傅己?谥行恼竟ぷ魅嗽彼忱瓿闪撕Q笳舅钠蠊鄄庀低车恼迩ㄒ乒ぷ?。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与北海分局和南海分局联合承担了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和中山站的海洋观测站建设项目。目前这两个极地海洋观测站建设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力争在2018年度完成长城站雷达式潮位观测系统建设、完成中山站压力式潮位观测系统的安装方案初设工作。
2018年8月22日,自然资源部在北京召开了围填海现状调查工作部署专题会议。会议是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 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要求,全面开展现状调查并制定处理方案。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副主任彭伟、集成室高工王厚军参加了会议。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测量规范》(以下简称《测量规范》)等16项行业标准的公告,上述行业标准将于2018年11月1日起实施。我中心承担的《测量规范》,规定了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界址点、用岛面积、建筑物和设施占岛面积、建筑面积和高度等内容测量的基本要求。
2018年8月12日,历时250余天,航程近3万海里,赴印度洋执行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任务的“向阳红10”船顺利回国靠港,返航舟山。根据《2018年全国海洋预报减灾工作方案》任务安排,我中心科研人员搭载“向阳红10”船在印度洋海域开展“投弃式气象漂流浮标”和“投弃式测波浮标”业务化试应用工作,顺利完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ㄍ#┑母∈绞匝槠教ㄍü行牡耐骋恍?,由2016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固定平台的海洋仪器设备规范化海上测试技术研究及试运行”和2015年天津市区域示范项目“海上可移动综合试验平台”两个项目联合推进平台的建设工作,通过近1年的工作,完成了平台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