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的风掠过卢甘维尔港,2025年7月21日清晨,一座白色的海洋观测站在晨光中矗立。塔顶的风速传感器伫立高空,浪花拍打着岸边的礁石——这座由中国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与瓦努阿图气象与地质灾害局共建的海洋联合观测站,即将在今日正式启用。
跨越山海的技术接力
6月30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工作组成员岸基部副主任张翼飞正高级工程师与孙成龙工程师踏出维拉机场时,热浪裹挟着海盐的气息扑面而来。在建设单位中土南太公司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后,作为先遣技术团队,他们肩负着观测站设备安装的重任。在卢甘维尔港的16天里,烈日下的工作从清晨持续到日暮:气象场——温湿、超声风、雨量计和能见度等传感器设备统一部署联调;水文站——浮子水位计、压力水位计和温盐传感器集成安装调试;太阳能供电系统南半球低纬度精准安装及充放电测试。
“最艰难的是通信调试”,张翼飞提到,“当地4G信号薄弱,我们需要启用互联网、VSAT卫星链路复合通信模式,目前已连续三晚通宵测试才实现数据实时回传中心”。这些汗水凝结的成果,最终化为控制室大屏幕上跳动的曲线——潮位、水温、盐度等10项参数从此24小时守护着桑托岛的海洋环境。
7月19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副主任隋军带领业务发展与国际合作处王芳副研究员、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付翔研究员作为专家团队随后赴瓦,对项目进行最后的验收及培训。在瓦的一周里,经历了2-5级不等的地震四次,深刻体会到援外建设工作的艰辛。
蓝色伙伴的“高光时刻”
7月21日,中国驻瓦努阿图大使李名刚率使馆代表团出席海洋联合观测站的竣工落成仪式,瓦渔业海洋部长卡尔米特、气变部总司长吉布森及中瓦双方建设单位代表到场。
现场由李名刚大使及卡尔米特部长代表两国政府为中瓦海洋联合观测站揭牌。在李名刚大使、卡尔米特部长、吉布森总司长及陈宗伟商务参赞的见证下,国家海洋技术中心隋军副主任与瓦努阿图气象与地质灾害局Levu局长签署《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与瓦努阿图气象与地质灾害局关于海洋领域合作备忘录》。
李名刚大使代表中国政府向瓦方赠送《2025—2026年潮汐表》及中国手工艺产品,并在致辞中回顾中瓦在海洋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历程,强调将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为战略引领,落实第三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议成果,深化全天候、全方位友好合作,携手构建新时代中瓦命运共同体。
在瓦努阿图气变部总司长致辞中,他感谢中国政府对瓦努阿图气候变化领域提供技术支持;瓦努阿图气象与地质灾害局局长在致辞中回顾了双方坚定的合作信念,感谢我中心为瓦努阿图桑托岛卢甘维尔港提供的气象与水文观测参数,为瓦努阿图防灾减灾提供务实的数据支撑。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副主任隋军表示,中瓦合作十年来,围绕瓦方需求,先后建设水位站及全参数海洋观测站,在历经2022年汤加火山爆发期间,依托一期水位站参数为瓦努阿图气象与地质灾害局提供了第一手海平面波动数据,为瓦努阿图防灾减灾贡献中国力量。随后播放了我中心精心制作的《中瓦联合海洋观测站十年建设纪实》视频。最后,张翼飞正高级工程师作项目总结报告,系统介绍建站历程、技术方案、试运行数据及后续计划。
暴雨中的“硬核答卷”
7月22日,桑托岛暴雨如注。观测站控制室内,张翼飞紧盯屏幕上的数据波动——今天是中瓦联合观测站验收日。窗外狂风掀起巨浪,新安装的浮子式水位计在怒涛中划出稳定曲线。“这是设备最好的压力测试”,他内心对我国产设备充满信心。下午2时30分,视频会议准时接通线上视频与桑托岛现场,屏幕两端坐着此次建设项目的验收专家。项目建设单位中土南太公司张一男项目经理,中环天仪宫帅工程师先后汇报了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安装任务工作总结报告,专家组依据合同及技术规范,对土建、防雷、供电、通信、观测系统逐项核查,经现场质询后,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一致同意中瓦海洋联合观测站建设项目通过验收。雨停时分,海平面跃出一弯彩虹,映在验收意见的封面上。
海洋防灾减灾课堂上的“中国师傅”
7月23日,在瓦努阿图气象与地质灾害局会议室,王芳主持本次培训会,现场20多位技术人员参加。首先由张翼飞正高级工程师系统介绍了海洋观测站的作用及瓦努阿图海洋观测技术的建议;中环天仪宫帅工程师介绍了观测站各个集成设备和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注意事项;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付翔研究员介绍了中国风暴潮和海啸早期预警的技术路径和经验做法。报告结束时,瓦努阿图气象与地质灾害局的年轻工程师Esther展示笔记本——页角贴满标签,写满中文注音的技术术语,她十分关注数据接收情况及设备的维护,希望后期将新建设的观测站数据共享在UNESCO 海洋观测共享数据库中,作为瓦努阿图第三个共享站。
寻找下一双“海洋之眼”
7月24日破晓,螺旋桨飞机冲破火山灰幕,降落在塔纳岛南端。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工作组从晨光初绽到星斗满天,16小时横跨岛屿东西海岸。经过实地现场水深测量、走访社区、勘察地质、供电、通信、社区条件评估,形成初步选址意向,并拜访了塔纳岛TAFEA省常务秘书,就瓦努阿图南北兴建海洋观测站的意向进行商讨,得到该省领导的大力支持。“南北双站是瓦国的生命线!我省将全力保障建设用地。”临别之际,新当选的省长匆匆踏入,经过我方自我介绍,他说:“听闻卢甘维尔港的观测站新落成——请让塔纳岛也装上风暴潮的守护之眼!”月光爬上窗棂,工作组的皮卡驶向夜色,卷起的红土在车尾拖出星火微光。
使馆灯光下的长远蓝图
7月25日傍晚,维拉港的暮色漫过全岛。中国驻瓦努阿图大使馆会议室的灯光次第亮起,映照着风尘仆仆的身影——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工作组全员列席。隋军副主任向李名刚大使汇报了中瓦合作十年来的耕耘与收获:“十年深耕,中瓦海洋合作已从潮位仪里的正弦曲线,延伸成跨越赤道的信任纽带。”李名刚大使表示说:“这不是单向援助,而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注脚。”此次海洋观测站的落成,还得到了瓦努阿图政府媒体的报道。
夜色中工作组离开使馆时,桑托岛海洋观测站的信号灯在海上规律闪烁。那些实时传输的潮高、温盐、温室、风速、风向等数据,正通过互联网汇入中心数据监控中心。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字节将转化为南太渔民手机里的风暴潮预警公告、港口调度室的安全航行信息、管理部门防灾的决策利器,让跨越赤道的技术合作真正扎根岛屿生活。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将助推瓦努阿图气象与地质灾害局实现从“中国建造”到“瓦方运营”的蜕变,为我国海上丝路科技合作递交崭新的里程碑答卷。(业务处 王芳、岸基部 张翼飞)